第16章 退兵
李察哥策马越众而出,沉声说:“我乃大夏晋王、三军统帅嵬名察哥,种经略相公何在?”
————西夏皇族的姓氏变来变去的,唐末的时候他们还姓拓跋,在拓跋思恭的带领下驰援长安,为平定黄巢起义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受到大唐帝皇的赏识,赐国姓李,从此他们便改姓李了。等到西夏立国,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屡败宋军,攻灭归义军、甘州回鹘、力抗辽国之后,大家伙觉得大唐已经是过去式了,这个国姓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们西夏皇族的牛逼,于是在李元昊的倡导下再次改姓嵬名,以鲜卑帝胄自居,因此李察哥事实上应该叫嵬名察哥才对的。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个拗口的姓氏,估计是想沾点拓跋鲜卑的光吧,毕竟五六百年前的拓跋鲜卑可是猛到飞起的。
当然,不久之后西夏皇族还得改一次姓。
宋军军阵中,一员老将纵马而出,来到李察哥面前,缓缓摘下头盔,露出一头花白的头发,赫然就是大宋西军新的代的领军人物,泾原、秦凤两路经略使,种师道。
西军一共分为泾原、熙河、秦凤、鄜延、环庆五军,种师道直接指挥泾原军和秦凤军,熙河军也受他节制指挥,也就是说,西军五分之三的力量都在种家的掌握之中……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西军乃是目前大宋仅有的一支精锐野战军团!
老种的地位可想而知。
也就是现在武将被打压了一百多年,早就被驯化了,换作晚唐和五代十国那会儿,怕是早就有一大堆人整天琢磨着整点诸如篝火狐鸣、鱼腹藏书、屋梁上长灵芝、异人献天书之类的祥瑞,编几句朗朗上口的谶言,把气氛搞起来,然后找准机会给他加一件黄袍子了。
李察哥也摘下自己的头盔,微微欠身:“种相公,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老种也微微欠身,说:“劳晋王挂念,吃得肥肉,饮得烈酒,骑得烈马,处理得了军务。”
李察哥笑说:“种相公老当益壮,当真令人羡慕。”
老种微笑:“终究不如晋王正值壮年,筋骨强健,指挥大军在青唐这雪山河谷中千里转战,来去自如。”
李察哥说:“姜还是老的辣,我这点微末技俩,在种相公眼里不值一哂。”
老种说:“可不是微末技俩啊,晋王可谓骑战如鬼,步战如风,转战千里如闲庭散步,就连我们西军第一猛将刘法也死在你手里了,西夏第一名将,晋王你实至名归。此次要不是老夫及时反应过来,只怕震武军就要在你的攻击之下灰飞烟灭了……”
李察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意,嘴角不听话的往上翘。统安城一战歼灭两万宋军精锐,斩杀刘法,屡破震武军,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尤其是统安城一战全歼刘法率领的两万精锐,更是西夏自永乐城之战后对宋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听老种说起自己的辉煌战绩,他如何能不得意?
但老种话锋一转,缓缓说:“统安城一战,猛将刘法殒命,两万关西男儿血染黄沙,西军全体将士痛彻心扉,咬牙切齿,做梦都想向晋王讨回这笔血债。如今两军狭路相逢,这笔账也该算算了。”
李察哥笑容一敛,微微眯起眼睛,说:“刘将军勇武过人,用兵如神,我一直都对他十分敬佩,对于他殒命沙场,我也十分惋惜,然而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我不会在统安城斩杀他以及他麾下两万关西男儿而有半分愧疚,只会将这当成我的荣耀。”
老种点点头:“晋王此言,足见坦诚。统安城之战确实为晋王带来了无边的荣耀,只是不知道晋王做好迎接西军复仇怒火的准备了没有?”
李察哥说:“随时欢迎西军向我复仇。”
老种说:“那好,开战吧。”说完勒转马头,走向己方军阵。
李察哥叫住他:“种公!”
老种回头:“晋王还有何指教?”
李察哥扬起马鞭指向宋军方阵:“贵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而我军以逸待劳,就这样开打的话我军纵然赢了,也赢得不光彩,不如先休整一晚,明天再战?”
老种冷笑:“晋王不会是怕了吧?”
李察哥说:“我十八岁开始领兵,三十年来经历大小数百战,胜仗败仗都没少打,未曾怕过!我只是不想占种公的便宜而已!”
老种沉默片刻,说:“好,明天早上,日上三竿之时,我们再决一死战。”
李察哥说:“一言为定。”
老种说:“一言为定!”
说完,这两位统帅各自策马回到军阵之中,大声发号施令。在他们的指挥下,两支大军缓缓后退,慢慢拉开距离。
李骏眨巴眨巴眼睛:“这是准备干嘛?要开打了吗?”
都头摇头:“不会。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西贼连日攻城,折损了不少人马,两边都有顾虑,这一仗怕是打不起来。”
李骏有些失望:“打不起来啊……那还有什么看头?”
都头瞪了他一眼:“怎么,你很喜欢看两军厮杀,血流成河?”
李骏捏着下巴说:“两支大军迎面撞上,怎么着也得大战几百个回合,杀个尸骨盈野吧?就这么打个照面然后两边退开算什么?”
都头骂了句:“你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李骏确实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为此在部队的时候他就没少被排长削。这家伙最遗憾的就是自己生错了时代,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长大,想搞点事也搞不起来。现在回到乱世,看到两军对垒,他是真的希望他们打起来,让自己看看冷兵器时代大兵团作战的场面……
可惜的是两边似乎并没有要打起来的意思,宋军缓缓后退,西夏军则由骑兵压阵,步兵纵火焚毁攻城器械,一口气退出五里开外。虽说宋军陆续有大队人马赶到,便看这情况,短时间内打起来的可能性真心不大了。
都头以及他麾下那些幸存的士卒并不关心两边是否会打起来,等西夏人都退走之后他们便抡起刀斧,照着那些战死的西夏士卒脖子招呼过去,一时间咔嚓咔嚓之声不绝,听得李骏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身为一名参加过数次实战并且手里有好几条人命的武警官兵,他对杀死敌人这种事情没啥心理负担,但是看到宋军将士像收割庄稼那样将西夏士卒的头颅一颗颗的砍下来,他还是有点心理不适:
这他娘的也太血腥了!
原本怂得一逼的彭壮壮对此居然适应良好,将那位西夏千户长的脑袋还给李骏后便捡了把斧子,兴冲冲的跑去抢人头了。看他手起斧落的那个利索劲,砍人头跟砍瓜切菜似的,这种活怕是没少干吧?
呃,好像还真没少干。他们这些乡兵很多时候就是个打杂的角色,筑城挖壕砍茶挑水喂马抬尸体……这些苦活都归他们干,打扫战场将敌军人头砍下来交给战兵大爷这种颇为挑战心理承受能力的活往往也归他们。彭壮壮干过几次这种活,早就轻车熟路了,抡着斧子砍得格外来劲!
这家伙没有勇气跟西夏甲士正面厮杀,但砍死人的头这种任务他还是胜任愉快的。
砍得正来劲,一拨身披皮甲的轻骑兵疾驰入城,一边疾驰一边放声大喝:“老种相公有令,城中军民速速扑灭火头,不得有误!”
正在收割战利品的宋军这才想起城中众多房舍烧得正旺,火势持续扩散,颇有要将整个古骨龙城烧成焦土之势。于是他们顾不上继续收集战利品了,着急忙慌的卸下甲放下兵器,将这些东西与战利品放到一块并且作了标记,然后拎起水桶跑去救火。虽说这古骨龙城迭经大战,早已残破不堪,但甭管怎么残破法,只要这座城还在,他们总有个容身之所,要是这座城真的被一把火烧成焦土了,那他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别看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可青唐这鬼地方依旧是寒风呼啸,中午还好点,早上和晚上就难熬了,气温经常跌到一两度,甚至跌到零度以下。这种鬼天气,躲在屋里尚且冻得瑟瑟发抖,要是连房子都被烧光了,那一个晚上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了。
救火,赶紧救火!
城中幸存的大宋军民都行动了起来,而来援的宋军也拨出一部分人手入城帮忙救火,大家齐心协力,忙活了半天,可算是把火给扑灭了。虽说很多房屋给烧得只剩下四堵墙,但是修缮一下的话还是能继续住人的。最可喜的是粮库和军械库还是完好的,储存在里面的粮草、军库和各种物资并没有受到损失,有这些东西,古骨龙城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老种在一众将领的陪同下走进古骨龙城,看着那像谷把子一样被胡乱堆放在路边的尸体和残破的房舍,以及惊魂未定的军民,他长时间沉默着,半晌才发出一声低叹:
“两次了啊……”
